抗菌塑料技术

2020-9-13 19:43:44      点击:

      现代抗菌塑料的实用化始于防微生物纤维制品。1960年以后所用的抗菌剂主要是有机锡和氯代酚等强抗菌性化学物质,直到1980年中期才逐渐改用安全性较好的季胺盐类硅烷偶联剂。

  传统的有机抗菌剂虽然杀菌力强、即效好,但存在毒性安全性较差、会产生微生物耐药性、化学稳定性较差、在塑料中易迁移(导致抗菌寿命缩短)等不足。特别是因为有机抗菌剂的耐热性较差,在高温高压高剪切加工条件下易分解失效,甚至分解出有毒产物,所以至今只限于在加工温度低(~200℃)软质取氯乙烯(SPVC)、聚乙烯类(PE)塑料中使用。要制备高性能的抗菌塑料,就必须先研制出耐温性更好的抗菌剂。


  无机抗菌剂是通过所含的金属离子的抗菌杀菌作用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的,具有长效、不产生耐药性等优点,特别是耐热性突出(>600℃)。近二十多年来, 成为倍受重视的塑料用抗菌剂。但抗菌力最强的银离子抗菌剂化学性质活泼,易变色并降低抗菌性,因而在白色和浅色家电等制品中无法使用;同时,银的成本高也制约了其更大范围的应用,所以,解决无机抗菌剂的变色问题和降低成本是两个世界性难题。

  国际上,日本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初步解决了无机抗菌剂的变色问题,使抗菌塑料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在八、九十年代开始应用于家电产品的抗菌化。

  近十几年来,我国跟随国际无机抗菌剂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在九十年代末取得突破性进展。工程塑料国际工程研究中心独辟蹊径,通过离子交换和多层包覆等技术,获得抗菌性强、不变色、成本低的复合型无机抗菌剂,并通过独有的抗菌塑料和抗菌家电,带领我国抗菌塑料研制和应用行业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